走进潍坊高新区汶泉学校六年级一班,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正在进行。美术老师李安宁让同学们将自己所理解的男孩女孩的关系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个女生的作品引起李老师的注意。图画中,她和弟弟坐在天平的两端,她的一端高高翘起,而弟弟的一端则堆满了各种玩具零食,稳稳地落在地上。
李安宁说,学校和班主任及时与该女生的家长进行了对接,并安排了专业心理老师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一个月后,小女孩又将一幅美术作品交给老师,画中女孩、男孩和爸爸妈妈围坐在一起开心地笑着。
“我的兴趣是踢足球,我想要踢前锋的位置。”“我也喜欢踢足球,但我想做守门员。”12月21日,汶泉学校四年级的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说出了共同了爱好。
“同学们,小雅可以做足球运动员吗?”老师刘情情借机提问。
“可以,中国有国家女子足球队”“我虽然是男生,但我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是王霜,她是我的偶像”……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
“同学们说得都很对。我们承认性别的差别性,但性别的不同不能限制我们的兴趣、爱好和梦想,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性别。”刘情情继续引导学生道。
像这样性别平等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在汶泉学校各个年级都有开展,也是该校倡导践行“性别平等教育”观念的一个缩影。
2017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启动实施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2019年,汶泉学校申报了“山东省性别平等教育进中小学项目试点学校”项目。在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导下,学校成立专门项目组,制定教育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为性别平等教育的落地实施保驾护航。
汶泉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汝霞介绍,学校性别平等教育的总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教育与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打破性别刻板化印象,树立社会性别平等的意识;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需求,将性别平等教育内容划分为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和初中年级4个阶段。
在此目标下,汶泉学校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学校总体课程框架,以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为总思路,形成以专题课程为支撑引领,融合课程为覆盖辐射,实践课程为拓展延伸的性别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的融合课、实践课,很少有性别平等的口头说教,但处处都能体现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李汝霞说,学校还巧用社团平台,通过打破班级、教师、学科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男女生特长优势,从才艺表演、艺术创作、思维拓展、演讲口才、运动技能5个类别成立26个社团,男生女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先自主选择,学校二次调配,优化男女生比例,让学生充分发挥才能、展现自我。
11月底,山东省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培训班在济南举行。汶泉学校代表潍坊市在会上以《点燃火炬·照亮所有孩子的未来》为题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
“成为性别平等教育工作试点学校以来,我们收获了一些荣誉,也得到家长和同行们的肯定,但仍然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够强大、课程开发不够丰富、学科融合不够充分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策略,不断提高教育效果。”李汝霞说。(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蓓 通讯员 柳翠瑛 王文辉 报道)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全直播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