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各色网络洗脑歌曲传唱大江南北,旋律简单却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把这些网络歌曲传唱度推至高潮的,却是一项付费业务——彩铃。
如今,彩铃已经在耳际渐渐消音,即便有些用户还在用着,可奇怪的是,谁都没注意到它的存在。
→曾经席卷全国的彩铃大潮
|彩铃这家伙,千禧年后曾经让运营商赚得盆满钵满。
2003年,中国移动率先在上海、广东、北京和浙江四省市开展彩铃业务。
由于市场异常火爆,其他运营商马上跟上,一阵彩铃的浪潮席卷全国。
“彩铃”业务快速崛起,据统计,2009年底,国内彩铃用户总数超过8000万。
在不少卫视播放电视剧的中间广告档位,出镜率最多的还轮不到脑白金,而是:
“我在遥望,月亮之上。喜欢这首彩铃吗?手机编辑XXX加#号键发送到XXXX,就可以得到你喜欢的彩铃啦!”
一时之间,《2002年的第一场雪》《欧若拉》《老鼠爱大米》《求佛》《不如跳舞》等等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曲成为当时诸多GGMM的手机彩铃。
开通彩铃的月费5元/月,单曲下载五毛到一块不等,大家都乐此不疲。
→当初为什么订了彩铃业务?
首先是潮流。谁都没曾想过,来电等待接听的嘟嘟嘟声居然也能用音乐代替,再加之运营商不遗余力的推广手段,那时候不用彩铃几乎就Out了。
其次是为了延长主叫者的等待时间。曾有一项调查显示,主叫方听到长时间的嘟嘟嘟声,平均20秒出头就选择挂机,而对方有彩铃的情况下,等待时间会延长到一首歌放完一大半。
再者是够个性。恋爱中的男女为了宣誓彼此“主权”,不仅双方来电铃声要统一,就连彩铃也要选一样的。
有些地区,甚至还能允许用户自行剪辑音乐上传设置为彩铃,就连06年德国世界杯黄健翔老兄的“解说门”,也能被设置成彩铃: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意大利万岁!
解读君曾深有体会,彼时听到一首不错的彩铃,却不知道是什么歌名,就会让对方不要接电话,让自己听完整首歌……现在想想当年的自己真的是又纯真又羞耻。
→别急,彩铃还没有完全退场
|为什么自10年后到现在,彩铃渐渐式微?其实不用解读君多说,原因大家谁都能抡上几句。
语音通话份额被微信一再挤压,大家现在的使用习惯是“小事微信说,大事电话说”,平时一直微信语音的朋友突然打了自己的手机,自己都会心里一惊:出什么事了?!
其实原因不止这一条,彩铃的毛病实在是太多太明显了,那音质又刺耳又毛的铃声实在是难以忍受,真要把自己喜欢的歌设置成彩铃,偏偏自己是听不见的那个(通讯业内人士告诉解读君:除非开通主叫彩铃业务)。
而且彩铃作为一项付费业务,实在是尸位素餐——蚕食用户的话费已久。
虽然彩铃在个人用户业务领域已经式微,但是它并没有甘心退场,在企业用户中间,依旧有它的一席之地。
企业彩铃是给来电客户的第一印象,一段好的来电欢迎词不仅能够体现公司形象,也能够提高接听效率,一举多得。而且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度身定制一段来电彩铃。
也正因为有企业用户的青睐,彩铃才没到退场的时候。
↓↓↓
其实解读君还真是挺怀念当年的彩铃,在那个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空前丰富的时代,多少人曾经用彩铃放飞自我。
它的出现契机是时代造就的,也可以体现千禧年后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一种初级的升级要求。
现在,当彩铃不再响起于耳际,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当年的彩铃是什么?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全直播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彩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