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直播 | 发表于:2023-05-01 | 阅读:132次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1902作为英国对德政策的分水岭,直到1907年与俄国达成结盟意向,至此德国完全陷入一个包围圈,在欧洲陷入孤立状态,标志着德国对英政策的失败。

英国与德国的主要矛盾

直到20世纪初期,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英国与德国争夺世界霸权。

德国的“大海军”政策取得一定成就,在扩张殖民地和对外商业投资方面都取得较大优势,这让大英帝国感到如芒在背。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面对这样的情况,英国不得以放弃了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在1902年达成了英日同盟以阻碍沙俄在中国满洲地区的扩张。

但是英国还是将外交的重点放在欧洲,致力于寻求同盟以抗衡德国的扩张。英国把目光投向了往日的竞争对手法国。

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与德国成为了宿敌,德法危机逐渐成为欧洲大陆冲突的常态,面对俾斯麦的大陆联盟体系,法国为了摆脱被动局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

在90年代初同俄国建立了同盟关系,但是因为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更有优势以及俄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远东地区,法国在同德国的对峙中始终处于处于不利的地位。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此时面对英国的示好,也迫切想与英国结盟,为国家的安全争取更多的筹码。

最终在1904年达成了英法结盟的意向。

从理论上讲,英法协约的达成给了德国的外交地位致命的打击,因为英法走向结盟同时拥有了陆上优势和海军优势。

德国开始相信“英国有很大的可能性作为攻击方与德国进行战争。”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从法俄结盟到英法协约,可以说是德国的又一大失败。

在英法协约中法国默认了埃及现状,事实上,不止法国其他与英国有殖民利益冲突的国家也在埃及问题上作出了一定妥协。

而此时的德国却针对埃及现状的更改向英国索取补偿,这让英国彻底将德国视为最大障碍。

英法协约创造了一个对立于德国的新的军事集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国向外扩张的进程。

但是德国依旧自以为是的认为英法协约没有实质性伤害,甚至还会破坏法国和俄国的结盟,这样一来,俄国有可能重新寻求与德国的合作,在欧洲大陆形成新的三皇同盟。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日俄战争的爆发让德国发现了新的机会。

1904年底,威廉二世和一些德国外交官决定抛弃之前的行动自由政策试图接近俄国,这一政策引起了英国的不安。

因为一旦俄国和德国走向军事联合,势必会危及英国在北海的利益,英国不得不放弃一些远东利益,调拨一部分海军力量至北海。

英国人认为不如直接就远东问题与俄国达成一些谅解,与俄国直接冲突只会将其推向德国。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德国世界政策中的“大海军”政策也扩大了英德的矛盾。

在1904年到1905年,德国的海军政策是英国人最难以忽视的威胁,海军冲突一度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这是两国结盟的最大障碍。

在1898年和1900年德国先后通过了两个海军法案,英国为此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为了与之抗衡也开始重整海军,英国和德国的海军竟赛走向愈演愈烈的趋势。

到1908年,英国已经建成12艘无畏舰。英国以为无畏舰建成就可以高枕无忧,英国依旧保持绝对的海上优势。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但是英国低估了德国的工业化程度,德国于1906年就通过了关于新式战舰制造标准都必须是无畏舰的法案。

德国的陆军政策

德国在1908年4月又进一步对海军方案作了补充,规定此后三年必须保证达到每年三艘无畏舰的建造数量,并且规定缩短主力舰的服役期,加快海军舰队更新速度,保持较强的战斗力。

为对英作战做充分的的准备,英国也加紧在北海集结军队,可以说德国的海军政策加快了两国走向敌对的进程。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德国的陆军政策也让英国感到坐立不安。

1904年11月份,德军在丹麦边境集结两个兵团,想通过占领丹麦和瑞典南部进而控制波罗的海,以达成在北海组织战略防御的目的,因为尽管英国人此时深陷远东战争,也并未忽视在北海地区的利益,投入的海军力量丝毫未减。

面对此种情况下,德国自然不能只依靠尚未成熟的海军力量。

然而这个计划的实施也触动了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利益,引起了俄国的不满,为英国和俄国达成谅解提供了契机。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日俄战争的后果也促进了英德对立。

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使俄国的国际地位急转直下,法国在欧洲大陆本来就一直依附于俄国,这样一来,欧洲大陆的均势彻底被打破了。

英国的反德派担心法国因此抛弃俄国转向德国阵营,而法俄联盟一旦破裂,德国在欧洲大陆将彻底失去牵制。

英国的克林顿·道金斯曾表示:“现在的欧洲大陆仿佛回到了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代,而此时的主宰由法国变成了德国,现在我们要么屈服于强权,要么像组织反法联盟那样一起合作。”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德国一旦进攻没有与其结盟的法国,英国绝不能坐视不理。

真正使德国被彻底孤立,意识到其对英法俄政策走向失败的是1906年与欧美各国在西班牙城市阿尔黑西拉斯举行的国际会议。

此会议主要目的是解决德法两国在摩洛哥的争议,德国方面强烈支持摩洛哥独立,法国则就摩洛哥的银行和警察问题抗争到底,坚决不肯退让。

会议断断续续持续了三个多月,德国没有得到除了奥匈帝国之外的任何其他国家的无条件支持。会议最终签订的条约偏向于法国,为法国在摩洛哥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支持。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尽管在名义上摩洛哥仍属于独立国家,为各国在经济上都提供平等的权利,但法国得到了警察和边界海关的控制权。

并且此次会议为英法两国的谈判提供了一个契机,开始走向军事合作谋求建立对付德国的联盟集团。阿尔黑西拉斯会议使得法国取得对德国的外交胜利,也促进了英法联合。

德国本意是想通过摩洛哥危机打击《英法协约》,破坏两国的合作,结果不仅没破坏英法关系,反而动摇了意大利对德国的信心,削弱了德奥意三国同盟。

德意志帝国议会与英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浅析19世纪德意志帝国与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正面冲突」

随着英德之间军备竞赛的白热化,冲突不断加剧,英国民众对德国的仇视不断加深,到1914年,两国之间必有一战的舆论在英德民间不断扩散。

直到萨拉热窝事件作为导火线彻底点燃了英国民众的怒火,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主动对塞尔维亚挑起战争,肆无忌惮的践踏卢森堡、比利时的中立权,激起了英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全直播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

标签: 德意志帝国 外交政策 帝国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