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的消息一度成为热搜话题。
2021年出口超韩国,2022年超德国,今年一季度超日本,国产汽车可谓一骑绝尘,实现了对传统汽车强国的连续超越。
许多人也视之为,国产汽车工业崛起的象征。
国产汽车出口第一究竟意味着什么?实现单季反超后,后势如何?
产业转移
汽车工业,被“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誉为“工业中的工业”。一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史背后,是世界工业强国变迁史。
众所周知,汽车工业起源于欧洲,发明于德国。此后,经过在全球几大经济体之间梯度转移并逐步普及,从而扩散至全球。
起源地欧洲,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近百年理所当然。随后,美国由于城市间的连接主要依靠公路,汽车产业应势而起,继欧洲之后顺理成章地引领全球汽车产业。
再之后,亚洲四小龙之首的日本,接受欧美汽车文明辐射,在控制汽车制造成本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造和创新,比如降低汽车重量,改用轻便金属,降低汽车排放等,物美价廉的日本汽车,轻轻叩开了欧美市场大门,并引领东南亚市场,连续几十年一直是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
再之后,世界汽车制造版图上,中国被点亮了。中国汽车工业赶超之路,历经六十余载。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一书中记载:
在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决策下,中国汽车工业诞生于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一汽建成投产,第一个产品是解放牌CA10型4吨载重卡车——它在后来的30年间几乎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象征。
此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漫长的追赶之路。虽然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但真正赢得大力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看来,中国汽车工业通过引进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先技术,坐拥日益富裕起来的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市场,逐渐崛起。
他表示,四十年里,中国通过消化传承改进前沿技术,打造出了研发创新能力强、产品线丰富、品质上乘、造价适当的汽车产业。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步完善、技术自主可控性增强,国产新能源汽车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
赶超之路
2009年,中国汽车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当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为1350万辆;日本名列第二,为1240万辆;美国1050万辆,名列第三。
“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之年,应该是2009年。”在章弘看来,在国内产销量超越美日之后,出口量的超越其实是早晚的事情。
中国在今年第一季度首度成为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既有大势所趋,也存在一定偶然性。
首先,出口赶超与近年来强势崛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正相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量13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34.8万辆,新能源汽车占到出口汽车的四分之一。
且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近乎全部汽车出口的一倍,势头十分迅猛。
“中国新能源汽车带有智能化网联化的特色,深受中东、北非、东南亚市场欢迎,为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量添砖加瓦。”章弘说。
赶超之路上,部分国产汽车品牌成功脱颖而出,如比亚迪,2022年其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销量冠军。
其次,得益于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在全球面临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供应受限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产业在保供方面做得比较好,因此在欧美日等地汽车产能缩减的时候,中国汽车进行了有效的填补,从而获得了巨大增量。
另外还有一些阶段性因素。如受俄乌战争影响,欧美日汽车品牌撤离俄罗斯市场后,为中国车企留下了较大的市场空白。
还如,国内市场由于受价格战影响,大部分消费者采取持币观望的态度。于是,车企大力挖掘海外市场潜力,加速了中国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进程。
单季反超后,后势如何?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接下来二三四季度国内汽车市场回暖,车企产能并没有扩大的话,中国是否还能继续保持最大出口国的宝座,仍有待观察。
不过也有机构大胆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400万辆,有望在今年全年实现对日本的超越(日本去年汽车出口350万辆,目前增长乏力),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可是,国内汽车出口量暂列第一,还不能代表国产车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仍以日本车为例,当前日系汽车全球年销量保持在2500-3000万辆之间。日本国内消化400万辆,出口350万辆,还有近2000万辆的日本汽车在哪?答案是:在其世界各国的生产基地。
好比潮新闻记者前阵子到印尼出差,印尼首都雅加达马路上奔跑的,是清一色的日系汽车。
不难发现,欧美日等汽车强国除了本土出口之外,最主要是通过全球化布局,抢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对于中国车企来说,目前产品出海还只是走向全球的第一步。
当前的出口第一,来之不易,值得骄傲,更应该保持冷静。比如欧美日等主流市场的占有率、再比如高端车型的比例、还比如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性等,都有长长的路要走。哪怕是一枚小小的车规级芯片,我们也要下足苦功夫。
浙江贡献
中国汽车出口,浙江算得上急先锋之一。
大约3年前,荷兰阿姆斯特丹,这个城市中最潮的社区里,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领克,在这里启动了欧洲首个线下体验店。虽然设计和研发都在欧洲,也长着纯正“欧洲脸孔”,可领克的故乡却是浙江。在领克之前,还没有真正进入欧洲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截至目前,领克已在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等开设了8家体验店,后续还将在更多欧洲城市开设体验店。
在今年前4月的中国汽车出口量前十位企业中,吉利位列第四,今年以来累计出口汽车7.6万辆,为中国汽车出海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以新能源汽车为引擎的汽车出口仍将继续“狂飙”。
来自浙江的造车新势力,也在快马加鞭进行海外市场布局——
今年3月21日,广州南沙港,来自浙江的造车新势力合众汽车3600台哪吒V启动出海发运,成为当前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最大单批次出口。
3600台哪吒汽车出海发运
与此同时,已全面启动出海战略的合众汽车,在泰国的生产基地工厂同月在曼谷开工,这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首个泰国工厂,建成后年产能2万台,预计工厂2024年1月底投产。
哪吒汽车泰国工厂奠基仪式暨与BGAC公司合作签约
也在今年初,零跑汽车也踏上了“出海”之路,向全球市场迈出了第一步。首批T03已经成功出口至以色列。目前,零跑汽车已经通过欧盟整车形式认证,获得了欧洲市场的销售许可,可以在所有欧盟国家内正式上牌注册。未来,它将布局欧盟其它成员国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1-4月,浙江汽车出口5.37万辆,同比增长30.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2.64万辆,同比增长87.2%。可以说,在中国汽车出口赶超之路上,浙江汽车企业拼劲十足。
除了整车之外,浙江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积极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2600余家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对零部件全领域覆盖,实现了从汽车核心零部件到整车企业的合理布局。像万向、均胜、三花、拓普等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早已进行了海外布局。
不过,浙江省经信厅高端装备处(汽车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国内其他省份、车企相比,出口“优等生”浙江的汽车出海速度和质量仍待提升。且除了加快本土出口,浙江汽车企业海外市场布局的力度仍显不够。
公开消息显示,中国车企出口量第一的上海汽车,已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建设了四大生产基地,并在海外建立了超过100个零部件生产研发中心和超过1800个营销服务网点。
而当下势头迅猛的比亚迪,未来也计划在欧美、东南亚、印度等地建设生产基地。
不过,章弘也提醒,目前中国汽车出口肯定是蓝海市场,是中国汽车的发展方向。然而欧洲中东北非东南亚南美市场,需求各有不同。因此,中国车企如果想扩大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首先要掌握和了解各个海外市场的需求,推出符合各个海外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唯有如此,中国汽车才能像欧美日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全直播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