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足球昔日名将、被本地球迷称为“胡椒”的胡志军。
2019(春)广东省民间青少年足球联赛近日落下帷幕。本届联赛为来自全省各地的300支球队、近7000名青少年球员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足球交流平台,通过竞赛相互切磋,相互提高,共同探索足球发展之路。
民间联赛组委会展开的球队专访系列报道也将持续奉送,力求更深入地探索省内青少年俱乐部、校园足球的发展模式,让更多人了解基层青训的发展现状,也为中国足球的发展道路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探讨。
昔日叱咤赛场的“胡椒”胡志军在东莞为青训奔波,希望能用情怀坚守,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换来希望。在被问到归化问题时,胡志军表示,中国足球在经历种种尝试失败后,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胡志军足球俱乐部的小球员们。昔日金靴为青训奔波,无暇踢球
在胡志军足球俱乐部的奖杯陈列柜中,记者发现一个个“金靴”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其数量与展柜中的奖杯不相上下。“俱乐部参加的所有赛事,最佳射手奖基本没有旁落过。”胡志军足球俱乐部负责人袁健均绍说,“毕竟‘胡椒’当年是甲A射手王,因此这个奖对于我们俱乐部特别重要,每一个赛事我们都鼓励小球员尽力争取。”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正值青春的胡志军可以说是中国球坛的“当红炸子鸡”。在1994年他曾以17粒入球成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首位射手王,也是至今惟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广州球员。而在当年第10轮联赛中,胡志军4破上海申花大门,更是让他成为甲A10年里单场比赛进球最多的球员。现已49岁的胡志军,仍以“胡椒”的称号被人熟知,这个称号代表了他在球场上的作风,虽个子不高,但总能“辛辣”来袭。
在21世纪初,历经5年辗转的胡志军最终选择在2002年退役。退役后的胡志军并没有就此离开足球圈,他曾担任过广州日之泉二队、广州医药二队、广州足协U19梯队的助理教练,这些经历令“胡椒”对青训产生了兴趣。
从2010年开始,胡志军开始在东莞进行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并于2018年初成立胡志军足球俱乐部。在过去的一年里,胡志军把当年在球场发挥的“胡椒”精神重现在青训舞台,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足球青训上。在被问到现在多久会去踢球时,胡志军略加思索:“我现在很少踢球了,几乎没有时间,可能一个月都踢不了一次。”
胡志军足球俱乐部获得的一些奖项。“ 归化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胡志军当年曾被徐根宝誉为中国足球最为灵气的前锋,其灵巧的技术和飘逸的球风被无数甲A球迷所铭记。而恰好在采访的前一天,中国足球新生代代表韦世豪在与申花的中超比赛中打入了一粒精彩的禁区外内切远射,同样是速度奇快、个人能力突出的前锋,韦世豪最近火爆的状态让人不禁与当年的“胡椒”联想到一起。
对此胡志军表示,他对有能力突出的年轻球员可以在恒大这种大球队中获得一席之地表示欣喜,但另一方面,他也为大部分年轻球员难以获得比赛机会而感到担忧。
“像韦世豪这样的毕竟凤毛麟角,大多数中超球队的主力位置都被外援和老一辈球员占据,年轻球员想要出头很难。”胡志军说,“但归根到底还是能力上有差距,因此中国足球要发展只能从青训抓起。”
要提升中国足球成绩方法有很多,最近被讨论得较多的归化便是其中一种,但胡志军认为:“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中国足球在作了各种失败的尝试后,只能再试试这种方法,但归化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又补充道:“至少如果归化球员能帮助国家队打入世界杯,让更多人关注足球,让更多孩子喜欢上足球,这对中国足球也是一件好事。”
胡志军足球俱乐部获得的奖杯。每天需面对过百名家长
胡志军投身青训工作接近10年,直到现在也会亲自带队,向下一辈传授来自职业赛场的经验,其亲自调教的09梯队更是在2019(春)民间联赛东莞赛区中发挥出色,以进23球仅失3球的全胜战绩获得冠军,而“胡志军足球俱乐部”也在这过去的一年里得到了飞快发展,现已建有U7到U13六个年龄段的梯队,拥有超过150名学员及15名教练,并在东莞市人民公园以及寮步设有训练点。
“现在中国的青训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当有的队伍要开始参加11人制比赛,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带领他们继续进步,但有11人制经验的教练并不多,因此只能由我亲自指导。”
据了解,“胡椒”每周都要驱车超过一个小时到东莞城郊的一所中学指导其校队训练。“有时真的挺累的。”胡志军说。
除了身体上的疲惫,青训从业者还要处理很多球场以外的事情,俱乐部负责人袁健均说:“我每天要面对超过一百个家长,从训练时间的协调到外出比赛时的交通安排,每一件事都十分费神费时,在足球氛围稍显落后的东莞,要让每一位家长都支持配合俱乐部工作并不容易。”
“毕竟足球文化的发展需要时间沉淀,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整个足球大环境在变好,希望我们用情怀支撑的坚守能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换来希望。”袁健均说。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全直播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