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白到VR,你记忆中的世界杯是什么样子?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在乌拉圭举办,碰巧的是,就在前一年,世界上第一台量产的电视机产品贝尔德c型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并生产出来。自此,这个能够显示运动图像的产品,就与世界杯这项体育赛事结下了缘分。
黑白电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黑白电视慢慢开始在中国普及,当时很多用户还并不知道“电视”是个什么东西。到了70年代初,中国电视的普及速度依然比较缓慢,直到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以及国产电视的出现,才让它开始在中国加速普及,而世界杯赛事也是在这段时间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内。1978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在国内转播世界杯,也让这项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通过黑白/彩色画面、声音与文字、图片的形式,第一次传入寻常百姓的眼中与耳中,可以说世界杯的第一次观赛体验。
到了墨西哥世界杯举办时的1986年,电视机在国内虽然不能算是“家家都有”但也已经不算是稀罕物件,对于那时的观众来说,看比赛已经不是新鲜事,只不过画面仍然以黑白为主,显示尺寸也仍然以14英寸为主。要知道,14英寸的显示面积与目前主流轻薄笔记本的屏幕尺寸相仿,很多电视不仅只能以黑白颜色显示,分辨率也还达不到480P,与目前笔记本主流的1080P乃至2.5K的分辨率相比,画面中的很多细节更像是马赛克一般。
彩色电视机:进入90年代,随着彩色电视的普及,更多的观众开始在美国世界杯和法国世界杯上,看到绿色的球场、彩色的球衣与多种花纹于一体的足球,正是彩电的到来,让球迷第一次获得了观赛的“真实感”,不用依靠字幕和解说就能清晰分辨队伍与球员,世界杯观赛体验的第二次演进,就是让球场被赋予色彩。
对于国内球迷而言,进入2000年之后,无论是转播质量、观赛设备还是各种为观赛服务的“黑科技”,都让其体验不断升级,人们对于世界杯观看的感官需求,也从过去的看得见、看得清,向沉浸式、数字化观赛迈进。从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到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用户家中电视的尺寸已经从25、29英寸进化至42英寸,与此同时,随着2006年世界杯转播分辨率首次达到全高清1080P级别,用户已经能够在电视上通过大致的面孔长相来判断球员,通过特写镜头,足球场上的草地也能够看到清晰的轮廓。
球员每次拼抢、跑位,这些信息对于观众而言,已经可以做到一览无余。但这显然还是无法达到“沉浸式”观赛的需求,因为受限于屏幕尺寸以及转播分辨率的影响,球员的动作细节,足球是否出界,都无法通过画面实现准确判断。
随着液晶电视、OLED电视显示尺寸的不断增大,以及4K乃至8K分辨率产品的推出,如今很多用户已经可以在家里享受到大屏观赛的体验,在65~75英寸的大屏幕上,球场的细节得以被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消除球场上高速移动的物体容易造成的拖影问题,以MEMC为代表的各类运动补偿技术,也已经成为了目前大屏产品的标配。
激光电视:在大尺寸、高分辨率与画面增强算法的加持下,球场上的足球飞行轨迹变得清晰可见,球员赛场上的每一个漂亮的过人、卡位、抢断动作,也能够被观众清晰地观赏到。如果你想要追求更大的观赛画面,也可以通过中科极光4K真激光家庭影院X1A系列激光电视观看,中科极光4K真激光家庭影院X1A系列激光电视采用三基色真激光光源,色域空间满足BT.2020国际标准,色深达到10bit,可呈现10.7亿色,还原自然视界。屏幕采用80~120"巨幕,打造家庭私享影院,视野更开阔;标配菲涅尔抗光幕,8层光学结构,95%抗环境光,13mm超薄平板,世界尽在掌握。真激光技术,搭配菲逻尔抗光幕,亮度可达400nit,有效抵抗环境光干扰。采用0.25:1超短焦确头设计,3米视距畅享私人巨幕,安装便捷,空间更自由。此时坐在屏幕前,仿佛就处于球
场上空的俯视视角一般。
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也将成为国内首次通过4K分辨率转播的世界杯赛事,在中科极光4K真激光家庭影院X1A系列激光电视高分辨率与大屏幕的加持下,虽然身处据球场5000公里外的家中,也能获得与现场观众一致的临场观赛体验。而这也是世界杯观赛体验的第四次演进,即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球场”,让用户不仅是观赛者,甚至能够产生与现场的互动感。用户甚至可以直接获得身处足球场边的视听体验,看着自己喜爱的球员在身前争抢,也绝对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观赛体验。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全直播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