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冲呀!!!”“中国女排说到做到!”
“女排和兵哥哥是我最爱的两大天团!”——2019年9月,中国女排11连胜夺得世界杯冠军。网友们的热情再次被女排精神点燃。
38年前,中国女排是在怎样的压力下首夺世界冠军的?郎平和她的队友们流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汗水和泪水?女排精神是如何诞生的?
今天,小编带您重温38年前那个热血沸腾的冬季。
1981年11月初,中国女排准备赴日本进行女排世界杯的角逐。此时的国家队主力队员中,老队长曹慧英27岁,孙晋芳与陈招娣26岁,张洁云与杨希25岁,张蓉芳与周晓兰24岁。对于这些老将来说,1981年世界杯是她们职业生涯最后一次冲击冠军的机会了。
队员们忍受着伤病困扰,击退了一次次对手的进攻,在战胜了巴西、古巴等强敌之后,迎来了强劲的对手美国队。
中国女排预判到美国队将从身高最矮的张蓉芳身上打开突破口,而张蓉芳又在与苏联的比赛里崴了脚,速度将受影响。
没人知道张蓉芳对阵美国队时,脚有多痛。远在千里之外的国人,看到的是女排队伍连奏凯歌,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队员们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才赢下了与美国队的比赛。
与美国队的大战结束之后,队员、领队、记者,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赢下这场比赛之后,中国女排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后一场对日本的比赛,只要获胜,中国女排就是世界冠军。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向世界冠军发起冲击,这是中国体育历史上的第一次。
郎平:从零开始的时候,也是有压力的。因为还没拿过冠军,要去争夺这个冠军,这种心情和经验是没有的,所以这也是一种压力,更多的是一种忐忑。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打入决赛,在精神上鼓舞了千里之外的国人。邻居们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收音机前,一起观看、收听女排比赛,万人空巷!
电视机和收音机里响起了现场解说宋世雄的声音:“决赛开始,日本队8号发球。”
比赛开始之后,队员们发挥并不稳定,兴奋和复杂的情绪让这场比赛悬念重生。
宋世雄的声音继续从电视机和收音机里传来:“袁伟民让队员稳住情绪,继续比赛。小岛在鼓励日本队,战胜中国队。”
这场比赛前两局赢了之后,女排队员开始变得不会打球。本来是赢的球,却眼看就要输掉,日本队将比赛拖入了决胜局。
魏纪中:决胜局的时候是日本领先我们三分,在这个时候我记得当时这个球最紧张的是什么?我们的团长当时是国家女排的副主任陈先都不敢看了,紧张到这样了。
日本女排率先拿到了赛点,在极度兴奋之中,中国女排即将输掉这场本该拿下的比赛。
此时场上比分日本队15:14,日本队员突然一个重扣落在了中国队的界内。
在日本女排即将胜利的那一刻,中国女排队员陈亚琼将这个看似已经扣死的球,神奇地救了起来。
此时宋世雄的现场解说声再次响起:“中国队还是由陈亚琼发球,日本队进攻。孙晋芳拦网得分,17:15,中国队以2分的优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女排的姑娘们抱在一起流下了兴奋的眼泪。五年来她们刻苦训练,流血流汗,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拿到三大球的第一个冠军,让女排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11月1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庆祝女排姑娘夺冠。
国务院发来贺电,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等单位热烈祝贺,包括主教练袁伟民、队长孙晋芳在内的14名教练、队员上了光荣榜,大照片也登了出来,当时被观众称为“铁榔头”的郎平也在其中。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当时中国人的心声。
一天后,《人民日报》发表了邓颖超的文章《各行各业都要学习女排精神》。“女排精神”这四个字正式在中国的重要媒体上被提及。从此,女排与女排精神开始成为鼓舞中国人的一面旗帜。
曹慧英:女排精神,没法用一两个字去概括。我理解的女排精神就是大家一起去奋斗啊,大家一起去顶啊,大家一块去争去夺呀。
在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的38年之后,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经历11连胜,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好的礼物。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女排的成绩始终处在世界最前列,每次大赛都是不同的队伍,但每届大赛,女排都展现出相同的气质,这就是中国女排一脉相承的女排精神。
■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寇拴民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全直播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