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熊猫
JOINT EFFORTS TO SAVE GIANT PANDA【作者】 胡锦矗; 王达军; 周孟棋; 蒲涛;
现在很多人晓得,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通过17年的野外考察,有力地否定了竹子开花是造成大熊猫死亡的原因,并且一直呼吁,反对圈养大熊猫,人工饲养大熊猫只能使其没有生育能力。
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德生,10年前曾任兽医主管时对央视记者老实承认——圈养大熊猫生育能力极低,自然生育大约只有10%。
但是还有一位为拯救大熊猫多方奔走的生物学家胡锦矗教授,经过4年野外考察,在1978年胡锦矗团队调查总行程9万公里,提交一份20余万字《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 厘清野生大熊猫约有2400只。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认野生大熊猫数量。
基于胡锦矗团队的调查情况,国务院批准了将卧龙自然保护区由原来的2万公顷扩建为20万公顷,同时批准建立唐家河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等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得到拯救。
1975年至1976年,四川西北林区出现了竹子开花现象,以冷箭竹为主要食物、平均每天要吃20公斤竹子的大熊猫。
不到一年时间,川陕甘等地有138只大熊猫死亡。经解剖诊断,每只死亡大熊猫都腹内空空,多为饥饿死亡。
胡锦矗教授野外考察发现,终于解开了138只大熊猫死亡之谜。
在大熊猫栖息地,海拔2500米以下的林区很多都被附近农民被开垦为农耕区,而海拔2500米以上林区,一般又仅有一种箭竹可以生长。
这种垦荒的结果,实际上把箭竹类的多样性破坏了,也就是人为破坏了大熊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由此导致大熊猫食物来源单一。
而原先大熊猫生存的原始森林层次非常丰富,有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还有真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所以必须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
胡锦矗等专家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直书建议:在大熊猫分布的地区,推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增设并扩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四川大熊猫采用就地保护,不能轻易推行易地保护。
胡锦矗、潘文石教授等学者建议得到国家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
在川甘陕等大熊猫分布区建立了1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退耕还林,动员当地山民移居山下。近年来,国家又启动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大熊猫生存环境得到极大保护和改善。
到2021年,中国野生大熊猫数量已达1864只。吸取当年教训,中国在培养大熊猫主食竹以及竹种造林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竹子开花的威胁日益降低。可以说,研究、保护、拯救大熊猫,以胡锦矗、潘文石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功不可没。
关于大熊猫与竹子开花危机,胡锦矗生前多次接受采访。他呼吁:“为适应环境变化,动物的一些生理结构发生了退化,大熊猫变成了狭食性动物,主要吃竹子。当周边环境发生细微变化时,它生存的危险就会增加。所以,大熊猫对生存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本身也是自然环境的监测器。 ”
1995年06期《 中国西部 》,West China ,刊发了胡锦矗教授等人的文章《抢救大熊猫》
文章摘要如下:
许多人注意到,德国《明星》画刊今年5月18日题为《不久熊猫数量将再次上升》的文章指出:大熊猫的野生生活环境正受到威胁,中国除了加紧繁殖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进展外,正着力扩展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因为“专家们一致认为,从长远观点看,熊猫只有在开阔的保护区才能生存。位于陕西省一个山区的木材加工厂被关闭就是执行熊猫保护计划的开始。到2002年中国打算对现有的13个熊猫保护区加以扩大。
此外,北京还计划在四川省、甘肃省和陕西省开辟14个游人不得进入的新保护区,总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这项宏伟的计划大约要花费8000万美元。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已经拿出了1300万美元,并希望国际上的动物保护组织对剩下的几千万美元进行资助。
中国的生物学家们说,如果这笔钱凑齐了,那么过去的熊猫悲剧历史便会变成成功的故事”。抢救大熊猫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学家和许多有识之士极为关注的问题。
胡锦矗曾说“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活化石”
特别声明:所有资讯或言论仅代表发布者个人意见,全直播仅提供发布平台,信息内容请自行判断。